首页 资讯 正文

济南轨交7号线翻译学院站至二环北路站区间顺利贯通

体育正文 156 0

济南轨交7号线翻译学院站至二环北路站区间顺利贯通

济南轨交7号线翻译学院站至二环北路站区间顺利贯通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10日讯 记者从济南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,近日,随着(suízhe)“华山号”盾构机刀盘缓缓破土而出,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翻译(fānyì)学院站(zhàn)(均为工程名)至二环北路站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(guàntōng),至此,该区间成功实现双线贯通,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攻坚克难:1261.9米(mǐ)复杂地质挑战 这段全长约1261.9米的隧道,其建设过程堪称(kānchēng)一场与复杂(fùzá)地质环境的较量。工程从二环北路(běilù)站工作井始发,最终抵达翻译(fānyì)学院站,隧道顶部覆土厚度变化大,施工需穿越人工填土层、粉土、淤泥质土及粉质黏土等多种复杂地层。更严峻的挑战在于“三高”:沿线密布的风险源、较高的地下水位以及对(duì)地表沉降近乎苛刻的控制精度要求,尤其是在穿越大直径污水(wūshuǐ)管线和胶结碎石疏松土质区域时,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坍塌渗漏,对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提出(tíchū)了极高要求。 创新破局:精准(jīngzhǔn)毫米级沉降控制 面对重重困难,7号线项目团队迎难而上,科学部署。他们邀请行业专家深入研判地质风险,创新性地采用了“注浆+智能监控”的综合解决方案。施工(shīgōng)中,通过盾构(dùngòu)机外壳注入膨润土改良前方地层性质,并辅以(fǔyǐ)先进的地下水位(dìxiàshuǐwèi)实时监测系统,动态调整盾构推进的各项参数。尤为(yóuwèi)关键(guānjiàn)的是引入了“同步注浆实时检测”系统,结合地面24小时不间断监控、地质雷达扫描(sǎomiáo)、补充勘探以及实时监测网络,构建起一套覆盖“地上地下”的立体化施工风险防控(fángkòng)体系。同时,配合二次注浆、跟踪注浆等精细化工序,有效保障了隧道成型质量。 这一系列精准、创新的(de)(de)技术和管理举措结出了(le)硕果。翻译学院站至二环北路站区间最终顺利贯通(guàntōng),成功实现了“无渗漏、无破损、无错台、无污染”的高质量“四无”隧道目标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在接收端出洞时,水平误差控制在5毫米、垂直误差仅6毫米,达到了毫米级的精准控制水平,充分展现了建设的硬核技术(héjìshù)实力。 项目的高效推进,离不开坚强的组织保障。自进场以来,项目党支部(dǎngzhībù)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,通过对接驻地社区、街道以及城管、交警(jiāojǐng)等职能部门开展党建共建,有效破解了(le)诸多协调难题。项目班子带头24小时轮班值守,党员(dǎngyuán)突击队、青年突击队始终冲锋在施工一线,关键岗位由党员骨干坚守,为(wèi)工程的优质履约(lǚyuē)提供了坚实后盾。 目前,7号线建设全面推进,全线23座车站已全部进场(jìnchǎng)施工,其中11座车站主体(zhǔtǐ)结构(jiégòu)顺利封顶,3座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,8座正在进行围护结构(wéihùjiégòu)施工;6台盾构机正开足马力推进隧道建设,同时还有4台盾构机整装待发,即将投入新的“战线”。 闪电(shǎndiàn)新闻记者 张风硕 报道
济南轨交7号线翻译学院站至二环北路站区间顺利贯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